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第2/3页)
澄把取经队伍组建好,也不再管了,他一直在等候高欢的消息,钱粮统计早早发了过去,却迟迟不见高欢把军饷数额定下来。 在焦急中,高澄一直等到了五月十一,一名晋阳信使驾驭三马,飞奔进入洛阳。 高澄收到书信与奏折,便急忙招来了自己在洛阳的核心幕僚,崔季舒、赵彦深、崔暹三人。 崔家叔侄走进厢房,一时没望见那面熟悉的屏风,有些不习惯,还带着些可惜。 这种事自然不能拿出去吹嘘,可若是屏风被其他人不经意撞见,就与自己无关了。 赵彦深倒是了然于胸,不管究竟有几面屏风,高澄费尽心思施恩的举动,依旧让他感动。 高澄交代侍卫看守好周围,尤其不许膳奴过来打扰。 众人入座,高澄将书信交给三人传阅。 高欢信中第一件事就是命高澄将钱粮调往晋阳,小高王辛苦搜刮来的钱粮还没捂热,就被要了去。 对此,高澄心里早有准备,高欢要是能将关东各军发饷的权力交给他,那他反而要起疑心。 其余各军军饷不经高澄的手,但高欢还是把京畿军三万人的军饷交给了他。 这足以让高澄满意了,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京畿三万兵的统帅权与钱粮都在他手中,这也意味着高欢认可了高澄对京畿兵的绝对控制。 而信中所言的第二件事,便是军饷数额。 高欢在晋阳设立霸府,以大丞相府掌控人事权,以都督中外诸军事府掌控军权,他重新划分中外各军。 将晋阳胡兵控制在二十万人,与高澄麾下三万京畿兵,合计二十三万人为中兵,也就是中央军。 五丁所纳米粮为一名中兵士卒的军饷,能得米粮十石,二十万中兵不包含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