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5章 兴官营铁厂,刘鳞长进谏 (第4/6页)
会很精彩。 言归正传。 说上面这些,也就是想说明,四川的铁业属于典型的明末状况。 蒲江的官办铁厂名存实亡,各处的私营铁厂则收不上铁课。 所以,刘鳞长提出的这一套办法,就一个封建王朝的治国理论和经验来讲,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朱媺娖要的可不只是一个普通的封建王朝。 她见李岩等人不说话,便道:“刘协理所言大致在理,但除铁课改为十税一外,官营铁厂与私营铁矿、铁厂的治理却不可依照旧制,必须更改。” 刘鳞长听了不解,道:“监国或许有所不知,我朝铁业方面的制度并无问题。 就臣了解,依照这一套制度,从洪武至嘉靖年间,国朝铁料岁入都是有富余的。 只因后来吏治太过败坏,贪腐横行,民间漏税,才会致使出现先帝在位时朝廷无铁可用的局面。” 言下之意就是,想搞好铁业只需理清吏治、严惩贪腐就行了。 朱媺娖听了微微一笑,问:“如果旧制没问题,为何我大明铁业会败坏到如今这一步呢?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吏治腐败吗?” 刘鳞长想说是,但以他多年的官场见识、人生阅历,又知道并不全是。 朱媺娖又道:“况且,如今世界正处于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过三四百年,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如后世那般造物发达。 所以,今后我们对铁的需要可以说是无止境的,有可能在你我有生之年,监国府治下都一直缺铁用。 如今我们既然要动铁业,自然要借鉴后世的方法与经验,弄出一套更为我大明目前所需的制度来。” 听了朱媺娖这番话,刘鳞长仍在皱眉思考。 黄元昌、郑祥则一时不敢开口,怕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