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和朱元璋合伙做生意_第65章 朱棣南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5章 朱棣南下 (第1/4页)

    钢厂的发展日新月异。

    工程师们有了陈林新提供的更先进的炼钢方法后,也在抓紧学习研究锰炼钢的技术。

    二、三号炉不管是规模还是技术,对比一号炉都有了质的飞跃。

    同时,京城辐射周边府县的水泥路也都陆续动工。

    只是这些水泥路,没有按照京城至句容的高速公路标准,只是简单的铺设了五米宽的水泥路面。

    就算如此,也耗费了朝廷相当比例的财政,在朝堂上引起许多大臣的反对。

    可在朱元璋的强力压制下,最后文官们也只能是过过嘴瘾,该怎么做还得怎么做。

    随后就是针对性的对句容县商税的征收。

    直到句容县和工业区的税收数额报上来后,所有官员才将嘴闭上。

    商税的数目之大相远超之前水泥路的投入,而且这只是三个月来一个县的商税。

    如果是一年,是全国性质的呢!

    朱标趁热打铁,将商税计划摆到了台面上。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后,商税由三十税一正式更改为十税一。

    正式在应天府范围内实行,之后看成效,调整后再向全国扩散。

    商人们以为这是对商人的又一次压制。

    他们虽然有意见,可他们只是商人,与朝堂上的某些官员即使有利益捆绑,却也无法改变大势。

    无权无势是商人如今的现状。

    他们看着陈林这个明面上是县令,实为商人的身份,渐渐有了一些想法。

    他们受够了只是官员的附庸,受够了每次一到关键时刻,不是被收割就是被放弃的下场。

    他们要在朝堂上有自己真正的代言人。

    陈林就是他们的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