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34 (第2/4页)
知道许家囤的粮食足够吃用后,陈萱也就放心了。或者许太太认为当初只是对陈萱不多的一点儿好,可陈萱永远也忘不了当初她硬着头皮跟许家姐妹借书时,许家姐妹痛快的相借,她去请教不认识的字,许家姐妹也都会告诉她。还有,若不是许太太的提点,陈萱不会主动跟魏年学洋文。其实,学洋文也没什么了不起,北京城里有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洋文说的溜的不知凡几。但是,洋文开阔了陈萱的眼界,增加了陈萱的自信,而第一个为陈萱开启这扇大门的人,便是许太太。 莫大恩情。 陈萱再不能忘。 其实,受益于魏家提醒囤粮食的亲戚朋友也不只许家一家。如今粮价飙升,亲戚朋友的见着魏老太爷都得说一声谢。魏老太爷心里挺高兴,就是陈萱也收到了好几家的感谢,只是,这些感谢在每天出门见到路上来往的难民或是因着物价飞涨生活难以为继的人时,那些喜悦便不知是什么滋味儿了。 陈萱的境界绝对不是那种“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境界,陈萱就是那种老老实实过自己小日子的人,她就是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好。按道理,如今日子真的不错了;按道理,外头这些生活困难的人,真是跟陈萱没有半点关系,可是,看到路边的这些瘦到皮包骨、目光死寂的人时,陈萱仍觉着不好受。 这究竟是个什么道理,什么缘由,陈萱却是说不好的。 只是,在秦殊号召大家去捐款救济难民时,陈萱虽有些心疼钱,却也没有反对。 北京城经过一段时间各界对日本人占领东北的愤怒后,工商界组织捐款救济东北难民,现下几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