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章 条件不同 (第3/5页)
从南开始熟,越到北方越晚。一季麦收下来,麦客的收入与自己种地差不多,是江南一带人的生财之道。 想起前世时候,就是到河北一带,也都是一年种两季。抢收抢种的时候,男女老少齐上阵,就连学校里都要放麦假。小学生们一起到收割过的麦地里捡麦穗,成一种时代风气。这个时代,由于中国的人口还少,土地也还多,与后世大不相同。 想了想,王宵猎也就明白,此时的耕作制度与后世是不同的。推广种植麦子,大部分地方也只是替代粟而已。只有人口稠密地区,才有动力种植两季。 官府税收和主户收租为什么只算一季?因为算两季,第二季就没有人种了。又不是缺少土地,何必劳心费力?想多收粮食,多种地就是了。 前世的时候,经常有人说中国文化如何如何。比如安土重迁,比如勤俭节约,比如多子多福,比如重男轻女,诸如此类等等。其实中国人未必这样。只是特殊的条件之下,形成了这些习惯。当外界的条件改变,这些也就变了。这些习惯,远远不能称为文化,只是条件所迫不得不如此。 有些文人,不能够深刻地思考认识问题,而只会看表面现象。为了表示自己与众不同,往往就瞎琢磨出文化来。比如说中国人安土重迁,进入工业社会,中国的大迁徙世所罕见。说中国人多子多福,重男轻女,实际上工业化到了一定程度,人口出生率便大规模下降。而且随着男方结婚负担加重,社会男女地位相差不多,很多人开始喜欢女儿起来。比如说中国人勤俭节约,实际上物质大丰富之后,中国人的奢侈浪费不弱于其他国家。这是某个时期中国人有的现象,远远不能称为文化。 这个问题推广开来,还有更多。大多是本来没有文化的人,把一些现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