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23章 有度无界 (第2/4页)
比如白马非马,便是名家公孙龙的一个著名例子。王宵猎最喜欢讲的离坚白,是另一个例子。 这个问题,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核心之一。两千年后,其实也没有解决。名家绝不是一部分人所理解的诡辨之术,用后世的话说,这是哲学的根本问题。所以后世的人对这些人著作的注释,会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有些人还好,还有一部分哲学家,最喜欢给他们加朴素的某某主义的限定语。在加限定语的人看来,这样讲,是说中国古代也有这样的思想,是一种褒奖。而实际上,在读者眼中,就是加限定语的人觉得自己比这些人高明,让人觉得可笑。 中国思想从元朝之后,就很少有大的进步。明朝王阳明提出心学,也缺少前世学问的开拓性,并没有广为流传。而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思想流传泛围更小。等到了清朝,就是万马齐喑了。 这样的情况,等到清末面对西方入侵,中国文化是以一种非常不好的状态去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是西方文化没有学得十分精通,中国自己的文化又被抛弃了。 在自然科学中,这种事情非常明显,大家反而见怪不怪了。比如牛顿的引力定律,后来就有更加精确的相对论。相对论之后呢?人们还没有找出来。但在社会科学中,很多人就走不出来了。一谈人文问题,最喜欢讲柏拉图、亚力士多德,黑格尔、康德,还有些人喜欢讲更小众的哲学家,觉得这样讲特别有格调。说实话,这多是不懂装懂而已。 不同的文明,有对世界不同的看法,也有对人类不同的看法,这很正常。认为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应该有共同的过去,共同的现在和共同的未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