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84章 商议 (第3/4页)
谷滱余欢摇了摇头,不再多说。 机宜司的情报机构,是王宵猎一手建立起来,定下规矩,选拔人才。汪若海到了镇抚司后,王宵猎才移交出去。不过,一些最机密的人物,还是只有王宵猎一个人知道。汪若海只是掌握情报的采集和传递,并不能完全掌控整个系统。 这是情报系统的原则。要分级,要保密,体系要独立。不是最高的情报主官,不能够掌握全部的信息。用后世的话说,汪若海实际上是王宵猎的参谋长,还不能掌握一切。 丁进和翟兴离王宵猎最近,这里自然有王宵猎的情报体系。建立这些情报体系的时候,王宵猎有意不发展首领这些核心人员,而是着重在低级将领和士卒中选择合适的人。另外,就是军中的吏人。 晚唐五代延续下来的习惯,许多将领不识字,不能处理公文,军中是有吏人的。便如后世知名的杨延昭,因为不识字,重用吏人周正。周正借机蒙骗杨延昭,做恶多端。当然,作为杨延昭亲信的人,周正的事情是不是杨延昭完全不知情?应该不是的。但若说什么都知道,也不应该。世人为尊者讳,周正被处理的时候,只能说杨延是昭是被蒙骗的,完全不知道。 吏人这个群体,在军队中的地位很低,但权力很大。军队中的一切大事,很难避过他们。但他们不带兵,在军中没有威望,没有地位。 王宵猎要求军中将士识字,用军官和效用代替了吏人。现在天下的军队中,王宵猎是唯一军中没有吏人的。这个特殊群体,实际很难管理。将领不识字,对他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