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24章 新奇事务 (第4/5页)
然还有此时的话本。市面上常见的说话人说的故事有五六种,当然最多的还是说三分故事。 陈规拿起一本翻开看。见里面语言俚俗,故事粗糙,不由皱起眉头,对陈与义道:“去非,这些书是哪里来的?卖给百姓,不是要教坏了人?” 陈与义道:“这是观察特意招人来写的。观察说,我们这几州与其他地方不同,广设学校教人读书识字。不是所有识字的人都喜欢经典,有人就是喜欢读故事,所以特意找人编了这些故事书。说是人识了字之后长时间不读书,很容易忘掉。这些书不是教人,就是让人看故事而已。” 放下书,陈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看样子甚是不满意。 统治者常说,官员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化子民。所谓的文化,也是以文化之。识字的人,当然要读经典才对。不然,识字有什么用?王宵猎到底不是科举出身,不知道这些厉害。 再向里走,就是各种文房用品。再后边,就是各地的特产了。比如汝州瓷器,虢州澄泥砚、襄阳本地的漆器、唐州的栗子、内乡的蘑菇和木耳,诸般种种,琳琅满目。 席益道:“这些东西俱是各地名品,时常耳闻。但集中到一处售卖,实属不易。” 陈与义道:“供销社新开,现在收集的各地特产商不完全。等过上一二年,必然改观。观察有意让供销社收集各地的土特产,行销于天下。” 陈规赞道:“如果真能做到,真是前无古人的事!” 后世的供销社虽然并不总是全国一体,但基本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后来随着社会发展,这一作用不必再由供销社承担了,是另一回事。 在工业不发达的年代,供销社对于社会的作用是绝不可小视的,极大的促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