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7章 拟音化物 (第5/8页)
杀伐之气,这种手段,堪称不可思议。 却不知,帝释天所弹奏的,乃是天地间杀曲中的最为惊世骇俗的《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乃是帝释天前世身在华夏时的十大古曲之一。在前世,关于这首曲子的创作年代迄今无一定论。资料追溯可至唐代,在白居易(772—846)写过的著名长诗《琵琶行》中,可探知作者白居易曾听过有关表现激烈战斗场景的琵琶音乐。 《十面埋伏》流传甚广,是华夏传统琵琶曲之一,又名《淮阴平楚》。这一篇章,其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霸王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明末清初,《四照堂集》的“汤琵琶传”中,曾记载了琵琶演奏家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使闻者始而奋,继而恐,涕泣无从也。其感人如此。”.ZWwx.ORG 乐曲共分三章,第一章又分为: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四部分。充分的将大战之前的那种紧促气氛烘托出来。给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表达出将士威武的气派,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闻听者,无不崩进了心神,随着那一声声琴音,连血脉都要沸腾起来。真如置身在战场当中一样。 而第二章,又分为:埋伏,小战,大战三部分,充分的将埋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的场景,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之景,乃至是生死搏杀的景象。将战场上的种种景象彻底的勾勒出来。 至于最后一章,却是显得悲壮无比,俨然是穷途末路。 一节扣一节,节节相连,简直是紧促无比,当真是古今战场杀戮之曲中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