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王文的去处 (第2/8页)
薛瑄的官职不高,但他本身,是朝中几个少见的,专注于儒学的大宗师,他所开创的“河东之学”,被称为大明的两条文脉之一。 而另一条文脉,就是王阳明的“心学”。 在王阳明还未出世的几十年中,薛瑄可堪称是大明文坛执牛耳者,在整个文人当中威望很高。 虽然如今,他的整个体系还未形成,但是在士林当中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大了。 薛瑄入仕之后,在都察院呆过一段时间,当监察御史,后来就被调到了大理寺。 让他真正在士林当中打响名气的,是他主审了王振的侄儿王山jianian污锦衣卫军官之妾的案子。 当时,正是王振权势最盛之时,但是薛瑄顶着王振的压力,在朝中为此案翻案。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他先是被下诏狱,其后又被削职为民,在士林当中,赢得了一片赞誉。 被罢官之后,薛瑄四处讲学,聚拢了不少的门人,理学宗师的名头也渐渐传开。 之后土木军报传来,薛瑄作为被王振迫害的官员之一,理所当然的被官复原职。 所以说,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是最让人头疼的。 薛瑄和王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同一类人。 对于王文来说,他坚定的认为,土木一役的过错,全都源于太上皇,所以太上皇一旦回来,对社稷江山有大危害。 但是对于薛瑄来说,他却认为,礼法乃国之根基,君王乃社稷之本。 作为一个理学大宗师,礼**序,是他誓死捍卫的东西,所以他坚定的认为,必须要迎回太上皇。 这种人,其实最难对付。 他信念坚定,清廉律己,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