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五章:下一剂猛药 (第3/4页)
宝座,而不是南侵。 无论他们是成功失败,对于蒙古的内耗都是巨大的,越是大部族之间的战争,越是能够消耗蒙古的有生力量。 朱祁钰道:“前宋之时,辽金西夏并立,想的是相互吞并,但是如今,蒙古部族众多,我大明朝廷,完全可以通过互市的方式,分而化之。” “因此,只要朝廷能够把控好交易的对象和数量,完全可以令草原自顾不暇,无力南侵。” 大明和蒙古的关系,完成由战争到贸易的转变,事实上是从俺答封贡才开始的,随之而来的,是大明对待边境部族的政策变化。 通过扶持弱小的部落,和强大的部落进行对抗,可以让关外的部族,陷入长期的内乱当中。 乱的越久,各个部族之间累计的仇恨越深越重,越不可能和解,大明才能坐收渔利。 当然,这个办法不是没有缺点。 那就是,如果再出现一个成吉思汗式的人物,能够将蒙古各个部族的力量完全凝聚起来,那么因此而掀起的两国之战,将是极为可怕的。 但是这很难,且不说成吉思汗这种人物能不能再出现,所谓时势造英雄。 大明的互市,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成为左右草原势力的中介。 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将这种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事实上,就朱祁钰的眼光来看,这种政策执行起来,相对来说要比纯对抗式的战争有效得多。 大明不可能保持永远的强大,但是却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外族保持相对的弱小。 就结果而言,这种手段是有效的。 至少在俺答封贡之后,大明很长一段时间,都和外族没有出现足以威胁到国家安危的大规模战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