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四章:喜事 (第1/4页)
自从太祖皇帝驱逐北元,将蒙古部赶出阴山之外后,大明的关外防线,事实上就一直处于不断收缩的状态。 在漫长的长城之外,黄河自宁夏而起,盘旋环绕,在关外形成一片被称之为河套的地区。 这片平原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一望无际,对于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来说,是天赐的繁衍生息之地。 然而它对于大明来说,却是一个无比鸡肋的存在。 早在太祖皇帝立国之时,曾命徐达、李文忠两位大将,将河套收回,并设东胜等五个卫所来驻守。 从军事意义上来说,控制了河套,就可以将敌人远拒于阴山之外,可以保证大明在边境对抗当中,处于优势的地位。 但是同时,要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整个河套,方圆数百里的平原,又没有长城这样的防御工事可以依托,想要形成完备的防御力量,需要投入的兵力是极大的。 大明本质上是一个农耕文明,这片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是天赐之地的草原,无法给大明的百姓带来任何的产出。 相反的,为了控制河套,大明每年用于边境的军费数额巨大。 于是到了太宗年间,太宗皇帝收服了蒙古各部,实行羁縻政策,将其置于河套地区,巩固防线,而大明本卫的军队,则是不断收缩。 后来朵颜三卫降而复叛,太宗虽屡次亲征讨伐,但是终究是非我族类,难以让其真心臣服。 直到宣宗,仁宗年间,朵颜三卫等一干降部虽名义上臣服于大明,但是实际上和鞑靼,瓦剌等部暗中往来,于是鞑靼,瓦剌逐渐南下,渐渐将河套变成了蒙古各部族之间的争斗之地。 到了如今天子在位之时,河套基本上已经完全脱离了大明的控制,任由蒙古来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