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兄何故造反?_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议 (第4/5页)

照于尚书的意思,又当如何?”

    “边将手中兵力不足,自然难以升起对敌之心,总不能叫这些边将,凭借一腔孤勇,以寡敌众,只能以身殉国吧?”

    于谦上前一步,对着天子拱手道。

    “皇上,紫荆,独石,怀来,龙门等处,皆是要地,且不似宣府,大同城高将勇,若无充足兵力,一旦有失,虏贼便可直逼京城,故而臣以为,孙安所率三万大军,不可轻动。”

    “至于诸隘口兵力不足一事,兵部已紧急从南直隶,河南等地调遣大军五万,半月之内即可到达。”

    “为防虏贼劫掠,可命紫荆等要塞之城,暂且收拢各隘口百姓,贼来则暂避之,待大军一到,可解兵力之急。”

    这就是文臣和勋戚的不同之处了,对于赵荣来说,他更关心的是边将的人心,希望能够尽量多的保证边将的生存环境。

    而于谦就冷酷的多,他考虑的是大局!

    分兵固然有利于安稳人心,但是同时也是要冒风险的。

    按照赵荣的说法,七处通人马的隘口各增兵一千五百人,二十九处通人不同马的隘口各增兵五百人,基本上也就把这三万人拆的剩不了多少了。

    一旦这个时候,也先大举来攻,以主力攻一处。

    那么原本集中机动的大军散落各处,一时之间难以调集统御起来,很容易被人各个击破。

    要知道,军队一旦分散到各个隘口,势必要将调兵权下放到各个隘口的守将手中。m.zwWX.ORg

    相对于如今统一在一名主将的麾下统一调动,效率绝不可同日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