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蕴大爷_第一百一十五章天子赐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一十五章天子赐字 (第2/4页)

没有,若是失了礼数,说不得天子会疑神疑鬼。

    面对自己的大腿,贾蕴时不时地抱下才对。

    果不其然,此时的崇明帝神色和蔼不少,只见崇明帝和气道:“本该如此,也罢,回府守孝去吧。”

    贾蕴恭敬地行了一礼,随后又说道:“臣谢陛下荣恩。”

    顿了顿,崇明帝吩咐道:“贾蕴,拱卫司的事你安排妥当,待丧葬过后,你便继续执掌拱卫司。”

    丧葬葬礼所需时间为四十九日,这是丧葬的习俗,名曰为“做七”,就是人死后,子女每隔七天就要祭奠一次,先后祭奠七次,共七七四十九天,过后还需守一百天的哀悼期。

    这拢共加起来也得花费五个月,近半年的时间。

    大乾朝尊孔孟之道,按礼制本应守孝三年,即:“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

    父母去世,游子需归乡守孝三年。即便是入朝为官的朝廷大员,亦要遵守这一原则,在守孝期过后才能回京继续做官。若不遵守该原则,将会被时人视作大不孝。

    但贾蕴却不在此列,倒不是贾蕴特殊,而是大乾朝规制如此。

    大乾朝沿用明朝礼制,即“武职无三年终丧之制。”

    而贾蕴正是武职,不需遵守三年守孝的规矩。

    朝廷自然在小家之上,若朝廷需要此人效劳,守孝自然要延后。

    例如边关大将,甚至不需治丧,披上半边白袍,这种行头就代表此人是服丧期间因特殊情况而上战场的慰留武将。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情况,武将回乡守丧期间,前线突发战事,朝廷临时“起复”正值服丧期的武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