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去史前搞基建_分卷阅读16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60 (第4/4页)

们只能用纹理较深的木板代替。

    有了漆之后,就可以制作黑板。

    黑板的制作很简单,但它在教育推广中的作用,则仿若里程碑。

    教育普及,一直是全世界有识之士共同思考的难题。

    在没有黑板之前,老师们教导学生,只能老师一句一句的读,学生一句一句的跟着念。单对单教学也就罢了,老师们可以随时查看学生自己记的笔记,纠正学生误听的谬误。

    但若是大班教学,就全靠学生自己的天赋了。

    如果学生想要得到老师正确的注解,只能一个又一个的去询问老师,或者花钱购买印刷版本的注解书籍。

    即使有印刷术的华国古代,贫寒学子也很难买足所有教材的注解和题册。

    无论后来人怎么站在历史的高度上,批评华国的科举制度,但华国的科举制度,的确是封建社会中,难得的培育更多人才的制度。

    只要能吃饱的人,都会想方设法踏上科举的船。即使最后失败了,这其中,也会培养出不少能识字看书算数的人。

    相比之下,西方社会的愚民政策更加彻底。平民想要学习,有时候甚至是犯罪。

    比起华国经常歌颂贫寒学子刻苦学习平步青云,西方的封建社会在宗教势力的加持下,对愚民政策贯彻的更加彻底。

    直到十九世纪中期,科学浪潮席卷全世界,“大学”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学习,原本用于政令公告的黑板,出现在了教室中,打破了老师口述、学生记录的学习模式。

    黑板在教育界缓慢推进,一直过了一两百年,它终于成了课堂里的通用教学工具,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