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51章吴国的兴衰缘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吴国的兴衰缘由 (第5/6页)

场则在夫椒,也即今江苏苏州西南太湖中的一个小岛。吴国水军训练有素,又抢占了有利地形,因而大败越军,乘胜占领越国都邑稽城。越王勾践身边只余五千将士,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不得动弹,最后只得向吴王俯首称臣。

    因为吴、楚、越几国都位于长江流域,三国水师之间的往来作战还是主要依托长江以及其他一些小的内河流域为主,此时吴国的水上部队还只能称为水军,其作战范围真正延伸到海上则是在与东方强国齐的交战中。

    与齐国的交战发生在吴王夫差当政之时,当时夫差正因为战胜越国而志得意满,想要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统治区域,又以为南面已经没有吴国的对手,于是将目光转向了齐国,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海战。公元前485年,夫差以大夫徐承为主帅,分海、陆两军进攻齐国。徐承率军从长江口出发,沿着黄海海道直扑山东半岛。

    关于这次战争的经过,存在不同说法,有人认为齐国当时并没有派军队从海上迎战;有人则坚持当时吴、齐两国的军队在黄海展开了激战,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吴军因为长途跋涉、疲敝不堪而为齐国所击败。这次战争的意义十分重大,吴军出师远征,从长江口到山东半岛,海岸漫长,补给问题、医疗问题、军械维护问题等十分庞杂,这表明当时吴国的造船水平和航海能力已经达到了一定成就。

    确实,按照《汉书·艺文志》中收录的伍子胥的十篇《水战兵法》来看,吴国当时已经拥有了长十二丈、广一丈六尺,可容纳战士二十六人、舳舰三人、擢五人、cao长矛勾斧四吏仆射各一人共九十一人的大船。而且伍子胥也仿照当时陆军的情况,为吴国水师建立了严密的编制。

    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吴国在北上伐齐的过程中,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