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2章 伏击 (第1/4页)
“隐蔽,隐蔽,敌人上来了!” “注意听爆炸声,雷响了再开火!” “雷响了再开火!” …… 命令一个接一个的传了下来,气氛立时就紧张起来。 王学新趴在棱线上端着枪透过狙击镜望向前方的公路。 这条公路在地图标注上是五号公路,它在赵家峪村所在的山脚下绕了半圈,然后蜿蜒深入独立团驻守了三个高地内。 呈三角形排列的高地对中间的公路形成一个天然的包围圈,是个绝佳的伏击地。 八路军之前之所以无法利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些高地的坡面长度普遍超过三百米。 这距离已超出八路军步枪射程,那时又没有火炮,就算有几门炮也因为炮弹严重不足起不了多大作用。 于是八路军要在这一带设伏击场就要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 要打到敌人吧,就必须在半山腰构筑野战工事……其实半山腰构筑工事都不大够,射程两百米,每发子弹装药量不同、弹头不同、膛线磨得厉害,能在一百五米距离命中目标都得看运气。 到时候一打起来鬼子反攻怎么办? 战士们转身朝位于高处的山顶阵地撤退? 那就是把自己的后背像靶子一样亮在敌人面前给他们练枪法! 要埋伏在山顶阵地吧,虽说容易撤退,但距离太远步枪又打不准,根本无法以火力有效封锁山脚下的公路。 所以才说八路军难啊! 许多时候不是他们不勇敢,不是他们不想打,而是条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