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_1508【忆往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508【忆往昔】 (第6/6页)

道是什么道?”赵匡桓问。

    陈焕良说:“回禀殿下,辽河与大辽河,在元代还是一体的。明代洪武五年,河道一分为二,即辽河与大辽河。大辽河是新分出的,且周边水网复杂,由于泥沙淤积,河床日渐抬高,河道不断更改。辽中一带,多为沼泽,又称辽泽。”

    “前明之时,疏浚路河,筑长广道,东起海州,西至本县境内。关内辎重若走陆路,到了本县,须走长广道,才可运往海州、沉阳。明末之时,由于河道淤积、河水泛滥,长广道已然废弃了,崇祯和鞑子都无力修缮。”

    “我朝收复辽东,物资多走海路,因此也不着急修复长广道。近年来,辽东人口日增,恢复陆路交通迫在眉睫。因此省里下了政令,要求恢复长广道。余知府便让我二县合力疏浚,恢复交通。”

    “本县恢复长广道,比邻县的工期快了半年,而且并未扰民过甚。”

    赵匡桓点头赞许:“善!”

    大辽河跟黄河一样,泥沙非常多,而且经常改道。即便是几百年后的新中国,大辽河都改道了三次。

    此时的大辽河及附近水网,遍地沼泽。

    明代一直在排沼泽水,把沼泽变成耕地。明末忙着打仗,河道一塌湖涂,大明和满清都不疏浚,河水满溢倾泄,沼泽面积慢慢增加。

    如今的大同新朝,又忙着排沼开荒,疏浚河道,清理水网。

    别扯什么保护湿地,生产力还没发展到那个地步。

    陈焕良不无得意道:“本县是整个东北,种植稻米最多的县。那些开垦出来的沼泽地,大都变成了良田,可养活百姓无数。”王梓钧的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