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讲大道理_分卷阅读25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57 (第1/4页)

        张之洞咬牙,再致电:“我出钱买。”

        胡灵珊叹息,回电:“我能挤出一点点,白送你。东南亚有粮,你自己去买吧。”

        胡灵珊没粮食?这是真话,又偏偏很难让人不深刻怀疑。

        华国的江浙福建安徽各地,因为使用了化肥,兴建了水利,粮食收成好得不得了,怎么会没粮?

        印度又是产粮大国,怎么会没粮?

        这要从华国的体制上来解释真相。

        胡灵珊实行的是藏富于民的思路,华国的粮食税收比例,一直比其他地区的要低,朝廷征收的粮食数量非常的少,百姓手上的其余粮食,朝廷采取向百姓自愿收购的政策。

        有大量的粮食的百姓,愿意出售吗?

        很少很少。

        华夏的百姓,特别是农民,经历了太多的灾荒,祖祖辈辈的教训,就是要在家里多藏粮食,只有那满仓的粮食,才能给被饥荒吓怕了的农民一点点安全感。

        而这些有粮食的百姓,愿意在别人发生了灾荒的时候,拿出来救人吗?

        想的太美好了。

        越是听说被人灾荒,越是担心自己灾荒。

        多少大地主,宁可粮食放在仓库里发霉,也不愿意拿出来高价出售。

        这就是拥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江浙安徽的华国,一直处于粮食缺口,需要从国外进口的粮食的原因。

        胡灵珊一直以来的主要粮食进口,都是加拿大,和印度。

        可是如今,日美大战,英德大战,全世界到处都缺粮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