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我讲大道理_分卷阅读28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84 (第3/4页)

      桌上扔着电报发来的最新政令,密密麻麻的好几张纸,详细写着需要干什么事情,需要多久完成,允许花多少银子,要做到什么程度。

        这已经不是朝廷政令的风格了,更像是商号的掌柜,命令手下做事,限定了结果,限定了花销。

        这种商人治国的思路,根本是乱来嘛。

        但这就是华国的治国策略。

        任何事情,都按照商人的办事方式,用数据说话,用数据衡量,目标是具体的,可以考核的,可以达到的,有明确的时间限制的。

        大清那种“大力推动农业发展,落实农业为本的思想”的政策,在华国根本不存在。

        “真是不明白啊,朝廷在千里之外,怎么就能详细的命令我们修那条路呢?”华国朝廷的命令中,甚至详细到了那条路要修多少里。这是要对天下有多么的了解啊。

        “我们当中,一定有华国的探子。”有人斩钉截铁的道,不然,不可能知道的这么清楚。

        有聪明人大笑:“你想多了。”何必在官府安排探子,只要找个重庆土生土长的人,立马就能说出重庆的一二三四五,然后在宏观上规划,又有何难。

        其余人默然,是这个道理。

        “修路是小事,左右不过是没得捞银子罢了,但是,开垦荒田,兴建水利,修建学校,控制物价,哪一条是容易办到的,哪一条不是牵涉到了各个乡绅富豪?”有人无奈的道,小小一个命令,要牵动多少利益,得罪多少人,闹出多少事。

        “等新任知府一到,我们就得下台了,何必去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