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4章 有人要反 (第7/9页)
缴不算少。但若是理性的来看待,也没什么过份的。就如官衙清理亏空一样,虽然明面上官员得自己掏腰包补上,但实际上当官的,就算再清廉的。一般各种收入加一起也不会少了,多数还是能够补的上的。 而让官员乡绅们补缴五年的田赋,就算是按十分之一的份额来补,相比下历年的优免少交的税赋,补交五年的也不会伤筋动骨。 毕竟要补缴的都是前朝宗室勋贵官绅们,普通的小老百姓,并不需要补缴,也就不受影响。而在前朝能享受到优免待遇的,哪个不是家境富裕非官即富的大族? 倪元路这次衙门的补亏空和家里田地的补欠缴,加起来足有七万块银元。很大一笔钱。但相比于他为官多年,在任的各种收入,还有家里田地的收入,出血是出血,但还伤不了筋也动不了骨。 正常来说,他是不愿意拿出这样一大笔银子来的。 谁都愿意往自己腰包里装银子,谁愿意往外掏啊。可新朝律法规定,没法违抗。你自己不主动的补亏空补欠缴,那就会有朝廷的官吏来追缴,到时就得下狱坐监。抄家补欠。 李邦华老家是江西的,江西那地方是大明人口排名前三的省份,地少人多,因此江西的商人多。移民多,进士举人多。李邦华家里田产不多,需要补缴的倒不算多。 “好在陛下给所有官吏加了一倍薪水,要不然,以后这官都不知道要怎么当了。” “加一倍,也没多少啊。” 正二品的左都御史。月俸也不过六十一石禄米。而一个七品的知县,月俸更只有七石五斗。 “若论历朝官员待遇,唯宋朝最好。”李邦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