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2章 迟来的捷报 (第2/7页)
。刘宗周坐在那里思虑起来,辽东的大胜确实证明了刘钧依然勇猛能战,但也证实了刘钧先前确实向朝廷隐瞒着他拥有的许多精良炮火,这种隐瞒问题可大可小,朝廷要追究,那当然是欺君之罪。若是不追究,也算不得大事。 可刘宗周还是觉得刘钧不能再留在辽东了,刘钧越是能战,那他留在辽东统兵时间越长,就越危险。必须防范于未然,早做防备。况且,辽东军已经训liàn有成,勇猛能战,把辽东军交给那些总兵们统领。由傅宗龙范志完统驭,才是正常。 刘钧还是得调回京师,让他整训京营,同时把他放在京师,可免失控。 想到此,刘宗周提起笑,开始写奏折。 乾清宫中,崇祯正在听取王之心的禀报。 身为大明天子。为天xià之主,但实际上皇帝一生都难出京城。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紫禁城皇宫之中。 皇帝是国家的主人,更似帝国的奴隶,一生都被困在里面。 对于这个国家发生的事情,他主要是通过臣子们的奏报了解,但有些事情,他却只能通过东厂和锦衣卫了解。 对于京中的风言风语。百官们的私下议论,将军们的动态,崇祯想要听到最真实的情况,都只能通过厂卫的汇报。百官的奏报,崇祯早已经学会了有选zé的相信。他更相信厂卫,虽然厂卫的话也不能完全相信,可总比百官的奏报要可靠的多。 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大明的皇帝先后建立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内厂等,到现在,仅还保留着锦衣卫与东厂,成为皇帝的耳目。 崇祯虽然对厂卫使用很小心,使得本朝的厂卫没有先前的嚣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