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8章 留中不发 (第3/6页)
了增生,再到后来,又扩招,增加了附生。而且附生没有名额限制。 这也主要是因为秀才的功名一般都是终身的,虽然在县学中,秀才们也要参加月考岁考,规定了考试成绩生为六等,最末等则要取消秀才功名。但基本上,很少发生把成绩列为末等。革除功名的情况,这就导致秀才数量一直在增加。 到了明中后期,许多县的附生,都已经是固定名额的禀生和增生的几十倍,多达几百人。甚至一些大县的生员已经多达近千,府学往往有几千人。如明末时上海县学的生员就多达近七百人,包括上海县在内的松江省的生员更多达三千余名。 浙江一省的生员,更多达数万。 大汉朝现在取消秀才们的特权后,更是扩大了录取规模,一科就录取了五万人。 新进五万秀才,加上原来的六十万秀才,已经参加完了今年的乡试资格考试,也就是科试。 今年的科举参考人数也达了六十万,其中有大约五万生员因各种原因未参与科试。 仅江西一省科试,就有五万名秀才参加。 由于秀才的数量太多,因此在正式的举人考试乡试之前,还得有一场乡试资格考试,科试,由提学官们主持。 只有通过了科试的生员,才能称为科举生员,才有参加乡试的资格。 明中期以后,科试的录取率一般为三十比一。 刘钧同样的提高了今年科试的录取率,考试之前,他已经定了录取数额,天下总录取六万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