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23章 京观 (第1/5页)
“鞑虏日前派使者至宁远,要求议和。” 秋高气爽,鸭绿江口两岸的玉米也都开始收获。夏末抢种的玉米是晚熟种,经过三个月的生长,终于成熟。连绵的青纱帐已经变了色,玉米果穗包叶渐黄,上部的籽粒也开始变硬。 新到任的鸭绿府知府领着镇江、铁山、义州等地新到任的官员们,组织着百姓抢收玉米。原本关外冬季太冷,不能播种小麦,便都是开春后种植春小麦。夏末收获过后,刘钧下令,在鸭绿江口和地开始种植晚熟种玉米,另外还种植了土豆、番薯等抗旱高产的作物。 今年干旱,但玉米和土豆、番薯都较为抗旱,收获喜人。 刘钧安排了不少楚军巡逻,防止鞑子来破坏秋收,他则率兵沿着鸭绿江逆江而上,开始发动秋收攻势,以战为守。 天高云淡,楚军行进顺利,一路上几个小堡的清军发现明军出动,早就弃堡而逃。瞿式耜赶到军中,向刘钧禀报了鞑子要议和的最新消息之时,刘钧已经到达了宽甸六堡最南面的长奠堡下。 长奠堡与其它五堡并称为宽甸六堡,也称为六甸。是在万历元年之时,由边将宁远伯李成梁在宽甸地区所筑六堡。经略辽东的熊廷弼称之为八百里新疆,每一堡管理一段辽东长城,迫近女真的根基建州,当年曾经扼守女真向西南拓展的出口。 长奠堡在最西南,距离鸭绿江不过数里,城堡周长八百步,城墙为块石砌成,高约一丈二,只开有南门一门。东西北三角各筑一角楼,南门上有城楼。 清军闻镇江明军来攻,早已经放弃周边的小堡寨,把兵马都收入长奠堡中。此时堡中军民不过两千余人,而在城下,则是楚军一个整师三协一万五千余人。还有水师的一些船只前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