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_第351章 剑斩黄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51章 剑斩黄龙 (第1/6页)

    东方才浮现一丝曙光。◎,

    辽河西岸边,却早已为火光照耀的如同白昼。楚军的榴霰弹带着尾焰不时的划过夜空,在惶恐的清军头顶一次又一次的凌空爆炸。

    辽河的水已经被鲜血染红,战场上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混杂在一起,放眼处遍地尸首,幸存的清军巴牙喇营、噶布什贤营、阿礼哈超哈营的士兵狂吼着挥舞着战马,拼命的向着明军冲去。

    可哪怕是最强悍的巴牙喇兵,也无法冲进明军的阵中。

    三层的厚甲也挡不住不断在他们头顶爆开的榴霰弹,同样挡不住面前一阵紧似一阵的燧发火枪弹。

    巴牙喇营、噶布什贤营、阿礼哈超哈三营,也就是后来历史上的满清护军营、前锋营和骁骑营三营,此时已经成形,是清军八旗兵中的绝对精锐。尤其是巴牙喇营,每个牛录中也只有几人。

    此时在黄台吉统治下的满人,划分八旗。

    八旗中最小的单位是牛录,最初一牛录三百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类似于明军的卫所军户制度。到了努尔哈赤后期,后金制度更改,牛录就渐渐不再是军事单位,而是行政户籍单位。

    每次出兵,则从各牛录里取若干人成军。

    又从这些牛录中选择最能打的勇士为巴牙喇兵,马甲为阿里哈超哈兵。

    后金的常规军力也就是披甲人,这是些职业军人,不纳粮、不耕种,在八旗各旗旗丁中三丁抽一。每牛录满州三人中选一人披甲,一牛录六十名为常数。

    这些披甲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