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1章 挖到宝藏 (第4/7页)
许多百姓都对上交五成粮食这个数字比较疑惑,毕竟没个准数。 黄道周解释道,“每亩地一年只征一季的粮食收获一半,这个一半是按照近十年田地平均产出。例如郧阳卫的这些屯田,是可以早晚两季收获的,但朝廷只计晚稻一季收获,按郧阳水稻晚稻平均亩产二石计算,收取一半的一石为屯租。” “那就是一亩只收一石了?那早稻不收租吗,种豆子、番署呢,也不收吗?”许多人迫不急待的在下面高声问道。 “确实如此,只按一季收获的一半收租,每亩收一亩稻谷,每丁五十亩,那一年只征五十石稻谷,直接征粮。且由官府征收官府运送,而且不加火耗。” “若遇水旱灾情,也将视实情减免。” 下面的一众百姓听的难以置信,兴奋万分。虽然说在江南地租征收本来也都只是收一季的一半,比如在淮扬等地,好多人种一季麦子再种一季稻子,但地主都只照例只对稻子征一半的租。 而早先卫所初设时,是每亩征子粒粮五斗,但他们除了屯田还有其它许多的负担,比如上番班军、守城、服工役等等。现在能安心的种田。这个租子并不高。毕竟郧阳不是北边,产出低。郧阳的田地还是很不错的,且适合水耕旱种都行,一年能够两季。 尤其是按丁授田,按黄道周的解释,只要满二十岁的男子到五十岁的男子,都可以算一丁,都能得到五十亩田。这样一来,一个家庭那么能得到百亩田。甚至更多,虽然如此一来,可能得全家老小上阵耕种,但种的越多。那自己能留下的也就越多。 “官府将向你们提供种子、农具、耕牛等租借,另外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