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_第501章 流放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01章 流放 (第1/6页)

    原来一个不入流的经制吏,才每月三石月俸,还要分本色折色。而现在,不入流的经制吏正俸一月也有十块,加上补贴后也有三十块。一般的书办也有十五块一月,弓手、捕快们也涨到了六块,连厨子、门房也涨到了三块。

    涨薪的幅度很大,虽然朝廷新的薪俸制度里没有了禄米这一项,给下面的胥吏们也没有粮食这一额外支给,但也没有本色折色的实物发放,统一发放银元券,这其实也是提高了他们的待遇。

    朝廷对于刘钧的这个涨薪水,其实是有很多不同态度的。普遍认为是太高了,尤其是那个养廉银和那个补贴。

    各项补贴居然达到正俸的五倍,而养廉银更高。一个知县就有二百块一个月,而一个总督,每年的养廉银更高达三万块,巡抚也有两万块,布政使、按擦使一万块,道员五千,知府四千,知州三千、知县两千四。

    不过刘钧却还是坚决涨薪,不因为别的,就因为涨薪其实不过是一改过去朝廷不给钱,让官员自己去拿钱,变成朝廷发钱,不许官员私拿。

    这就如同养了一条狗看护鸡鸭,如果不给他吃饱,他肯定会偷吃鸡鸭的。

    官员们可不是一般的人,他们是分守地方,手里握着实权的官员,朝廷给低薪,还想让他们廉洁,几乎不可能。

    高薪水未必养廉,可低薪必然助贪。

    而且过去的薪水确实太低了。

    虽然说高薪未必养廉,但过低的薪水必然使得贪污横行。就如同现在官场上的例规,这其实就是一种默认的贪污。

    国家收税,用来做什么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