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1章 为董小婉柳如是赎身 (第2/6页)
梅家等一些麻城大族子弟这次也还有七人中举,可以说创造了麻城科举史上的一次记录。刘钧为自己的兄弟高兴之余,也差不多能明白一个情况,那就是如今的科举,其实跟主考官有莫大关系。 这次在江南主持乡试的诸省考官,据说都是东林党或者是江南官员为主。尤其是跟复社关系不错,因此他们的考题对江南考生很用利,而在最后录取之时,也是如此。虽然这还算不得做弊,但确实已经是大大倾向于许多复社的考生。 一众新进举人们个个神采飞扬,意气风发,这次结伴前来郧阳会见刘钧。 李春江望着滔滔汉江水,感叹的道,“郧阳。鄂之屏障,豫之门户,陕之咽喉,蜀之外局。汉江也是自古就是黄金水道,而郧阳可当之无愧黄金码头。川鄂豫陕各类特产均在此云集,继业坐镇此处,确可稳定半边天。” 刘钧点了点头,郧阳之繁华富裕是让人惊叹的。汉江在此时大明,就相当于一条帝国的大动脉。汉江黄金水道,一年的流量比黄河还大,沟通南北东西,三千里水道确实发挥了无比的作用。 “据说,三千里汉江上,光是跑船拉纤的船工纤夫就足有五十万之众。”刘键今年还不到十六。只是一个少年,一脸稚嫩,可却已经高中了举人,因此也如大人一般的站在大哥身边。他还对一路上乘船上来时见到的那些船只,船工、纤夫们印象深刻。 “前面是郧阳本地最有名的一家三合汤店。他们家最有名的是百年老汤,精选牛骨,一锅汤熬了百余年,自郧阳设府这家店就开了,一直到如今,代代相传。有句话说的好叫,天下香客朝武当必吃万历三合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