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称雄_第403章 反将一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03章 反将一军 (第3/7页)

钧冷哼了一声,当是骗鬼呢。一月二百七十万块,那一年就是三千二百四十万块。哪怕折算成银两也是一千六百多万两。真照这样的军费开支,大明光养京畿这二十来万兵马整个财政收入都不够支出。

    在崇祯中期,朝廷每年征收的三饷一千多万两,再加上其它收入,不到两千万两白银,绝大多数用于军费开支。其中每年拔给关外辽西的白银有五六百万两。另外还有大量粮草器械。

    九边其余诸镇,一年的军费加起来不过**百万两。

    明朝的军饷问题,其实很复杂。早年是卫所制,卫所有自己的军屯,每卫所部份军户屯田,部份守城,然后每年各卫轮流上京做班卫守卫京城。

    卫所自己耕种的粮食,大部份入卫所仓库成了卫所的军粮,部份则给军户成为他们的口粮。当年朱元璋曾经很得意的说过,吾养百万兵,不费国家一粒粮。

    不过到了后期,卫所**,屯田多被军官们侵占,军户沦为军官佃农,武备不修,战力不堪。最终朝廷不得不在边地实行营兵制。从卫所或者地方上招募青壮从军,守卫边疆。如此一来,就得给军饷。

    边军营兵的军饷并不高,大约在每月一两左右,但边军的军饷并不只有薪水,他们的军饷由薪水、月粮、行粮、赏赐四大部份组成。除了拿工资,还有口粮,一旦要出兵,还得另一份行粮,并且多数情况下,还得有开拔银子,一打仗,往往还会有赏赐,以鼓舞士气。??网★

    边军如果只是驻守,那么花费还少些,一旦要出兵打仗,甚至是远距离的援辽、或者是勤王或者是南下平叛,那就会大大增加开支,许多边军就因为出征之时得不到粮饷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