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06 (第2/4页)
厚唇,喜好喝酒等等特征,但纸人却效忠了另外一个有相同特征的人身上去了。 于是试验组织者勉强得出这样些结论:对于特定对象的效忠赋予中,纸人对信息的理解和判断并不一定与造纸师的主观所想一致。 比如姓名这一栏,除了可能出现同名同姓之外,如果造纸师自己改名,或者出现其他人改成了造纸师的名字,纸人的效忠对象都可能发生改变,因此具备极高的不确定性; 而更抽象的性格、特征描述定位就更不靠谱了:一则世界上性格、特征相似的人是在是太多,另外人的性格和特征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瘦人变胖子,矮个子长高了,健全变残疾了,外向的人突然变内向了。 很多有钱人都想拥有对自己无比忠诚的纸人。基于市场需求的巨大,这一项试验的结果出来后,不少造纸师又纷纷提出新的效忠对象定位方法:比如用“第一眼看见的人”或者“第一个抚养自己的人”这些更便于纸人主观判断的描述。 但经过实验,造纸师们发现这种成功率比之前的两种要略高一些,但即便是普造师最终也并没有达到三成。 有人分析了其中最可能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造纸是对纸人进行天性赋予、天赋赋予和实体赋予是对纸人先天属性的赋予——忠诚的天性也在天赋赋予之中。但到底忠诚于谁,却属于纸人的后天判断,不在三大先天属性的赋予范围中——这或者可以解释部分完全对姓甚名谁这些效忠设定毫无反应的纸人。 造纸师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让纸人尽量对具备某种特征的人产生较强的好感度从而产生效忠的——这倒是天性赋予的范畴。也是因为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