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寓意和礼仪 (第4/5页)
方的意思,常常出现误会。而相比‘语言’,某些‘动作’其实更加通用,比如‘下跪’,比如‘抱头’,比如‘趴在地上’,比如‘举起手’,这些‘示弱动作’往往不适合攻击,能够勉强表达‘放弃抵抗’的意思和姿态,哪怕是从未交流的两个部落也能轻松明白——这就是最初的‘礼仪’。再比如‘笑容’,这种几乎所有人类高兴时都会出现在脸上的表情,无论是任何部落都能看懂,也是礼仪的一部分。” 小狐狸说道:“也就是讲,礼仪是早期人类的‘通用语言’。” “应该是——阿作猜的,纯靠猜测,一点根据都没有的猜测。”乌鸦继续说,“之后,随着人类的聚集区逐渐扩大,以及人类掌握了传承知识、教育后代的能力,‘语言’渐渐形成,人们不需要再依靠‘动作’猜测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但‘礼仪’在这个时候还是有用,它逐渐变成了区别‘长幼尊卑’的工具。比如曾经表示‘放弃抵抗’的‘下跪’,现在变成了‘臣服’、‘支持’和‘遵从’,这个时候‘礼仪’本身成了一种束缚,是‘规矩’,而不是最初的‘简单语言’。而再之后,随着人类尊卑体系更加复杂、严格、紧凑,更多的‘动作’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成为更多的‘礼仪’,或者说是‘规矩’。而且‘礼仪’和‘规矩’不止局限在‘动作’上,衣装方面也一样,皇帝该穿什么,大臣该穿什么,平民该穿什么,女子该穿什么,男子该穿什么,房屋该怎么设计、建筑,慢慢都有了规定,有了固定形制、款式。” “不太懂,”秋千问,“你要说‘下跪’之类的礼仪规矩是为了区别尊卑,可有些礼仪明明和尊卑无关啊?比如披麻戴孝之类的衣装规矩,可以避免不了解情况的外人在不适合的场合、时间讲错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