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不惭世上英,意气紫霓生 第九十八章松山血战 (第2/5页)
土在一公尺以上。工事表面又有巧妙的伪装,但经此破坏,有些工事的顶盖被烧毁,再经炮弹轰炸,已经完全报废,很多连接堡垒的坑道暴露或被炸塌。 七月七日,七.七事纪念日,趁着黎明前的黑暗,第八军103师307团的两个营在没进行炮火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对滚龙坡的日军阵地发起了进攻,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占领敌前哨阵地。 天色一亮,美国轰炸机、怒江东岸的重炮群便对大垭口及松山子高地进行了猛烈轰炸,以防日军松山子高地的火力钳制,以及大垭口对滚龙坡的侧击。 国军士兵或匍匐前进,边爬边推着土战车作掩护,或时爬时跃,利用阵地上的弹坑、沆地作掩蔽,在后面轻、重机枪的压制射击下,向着敌人的堡垒推进。 军属炮兵团的榴弹炮不断延伸,始终与向前推进的士兵保持着五十多米的距离,遮断轰炸腾起的硝烟和泥土有效地阻碍了日军后面堡垒的火力支援。迫击炮群则用准确的炮火与前锋保持着三十多米的距离,用炸起的烟雾和尘土为攻坚的突击组、火力组、喷射组提供掩护。 此时在战场上的敌我双方都会国军士兵并没有像以往野外作战那样,拉开一条散兵线直接扑向预定阵地,而是以排为攻击单位,队列呈三角形,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相互掩护。这种队形在攻击时不但减少了己方的伤亡,还得以迅速接近日军的火力点、地堡,然后用炸药包、火焰喷射器或者战防炮直射一一摧毁日军的火力点。 “轰!”被推上去抵近射击的山炮愤怒的射出一发炮弹,顷刻间炮弹猛烈的撞上了鬼子的地堡,剧烈爆炸后,地堡被炸出了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