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分卷阅读178 (第4/4页)
个半米,那就白花花三十五万斤的大米呐! 按着现在一斤大米一毛三分七的算算,那可是足足四万多五万来块钱呐!!! 一想起这个激动人心的数字,社员们简直都要美到飞起了。哪儿还顾得上啥劳累不劳累?只想着好好干,把这些个稻地旱田的都给伺候好了。今年春天光顾着修河工搞旱改水了,都没倒出来功夫挖野菜、挖药材的挣零花钱。可不得堤里损失堤外补,争取在稻地高产把收入给拉回来么? 194.连恩求学记 原本就是淑珍刻意优化过的稻籽儿,又有社员们当宝贝似的照看着,蚯蚓粪不要钱似的往田里倒。长势良好什么的,那都是必然的。 就连被老社员暗地取笑纯属瞎胡闹、半点儿不靠谱儿的苞米、黄豆套种,苞米、土豆、白菜一年三熟,这会儿也都长得生机勃勃。六七行黄豆之后种上个两行苞米,不但没有预想中的啥啥不像样,还豆荚子密密匝匝、苞米秆子上更是多半一个顶上俩棒,还都挺长挺粗挺大,眼瞅着就能弄个不错的收成。 早早育苗种的早苞米和早土豆再有十几天的功夫就能成熟收获,整地之后再种上一茬白菜萝卜之类是半点儿不耽搁。简直用事实打脸那些个说在东北地界儿一年三熟根本瞎扯淡的老顽固们。 当然现在庄稼没收呢,具体产量都还没估算出来,说别的都是瞎话。 但是刘家村全体社员们都相信:只要稻地里的稻子收了、田间的苞米、黄豆和土豆们颗粒归仓出了具体的产量了。连山和淑珍这两块他们刘家村生产大队的香饽饽就要名震全东北、甚至全共和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