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_第二百三十五章 开国勋贵的尴尬处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 开国勋贵的尴尬处境 (第2/8页)

声音依旧不紧不慢,可惜很难让人在宁静心神。

    “唉!”

    霍之焕重重一叹,回头看了看一众期待的眼神,道:

    “王爷得圣上垂青,赐予的财货田亩无数,可我们这些老亲若无海外的买卖,不少都要断顿,实在扛不住了。”

    南安王府虽然不至于此,但霍之焕也不是在胡说八道。

    他说的正是不少勋贵的真实情况。

    随便翻开历史,看看各个朝代的初期。

    不难发现,一个王朝建立的初期,都是高度集权的。

    这时候的勋贵,都是皇帝身边最信任的人。

    也是国家的顶层势力。

    他们手握兵权,向外开拓,对内镇压。

    掌握着国家大部分话语权。

    但随着王朝发展,国势逐渐稳定,

    勋贵们有了高官厚禄,也逐渐失去了进取之心。

    再加上,占领的地盘需要有人管理。

    教化民众,治理内政。

    这时候,就要开科取士,以从天下选取人才。

    任用的文官越来越多,士林就逐渐发展壮大。

    慢慢的,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

    此消彼长之下,勋贵的权势就会慢慢走向衰落。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勋贵集团就会逐渐失去话语权。….一点点走向没落。

    这个过程可能会很漫长,需要几代人的更替。

    不思进取的勋贵,在这个过程中,话语权被剥夺殆尽。

    慢慢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

    当然,高瞻远瞩的勋贵也有。

    如贾家前两代的国公,显然已经预料到了这样的情况。

    他们建立族学,让族中子弟投身科举。

    以期延续家族的荣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