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四章传世孤品 (第2/4页)
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 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 “红斑绿锈”陈文哲很熟,因为这也是他的拿手绝活。 当然在这枚缺字大齐通宝之上,陈文哲没有用手段,因为那是多此一举。 对于造假,陈文哲还是很有心得体会的,所以,人工做出来的绿锈,他一眼就可以看的出来。 至于遇到红锈,那就应该注意了,应该是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人炉中烧红之后形成的。 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 这些方方面面的知识,汇总起来,才是让陈文哲断定,这是一枚真品大齐通宝。 而别人,面对这种等级的古币,显然更加慎重。 特别是穆凯荣教授,他特别喜欢看铸币铭文,而且他在这一点上,好像有点特别的手段。 我国金属铸币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 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都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 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 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 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古钱真伪的依据。 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 秦汉时期,钱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