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系统不正经_第三百五十一章青花釉里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五十一章青花釉里红 (第3/4页)

清康熙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工艺,有所恢复和发展,发色成功的制品见多。

    而雍正时期,则是这种釉下彩工艺,最为成熟稳定的时期。

    传世的雍正青花釉里红器,大多呈色鲜艳稳定。

    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器,虽然制作较多,但釉里红的显色技术开始退步,到清中晚期则又走向衰落。

    从这里就能知道,青花釉里红是很难烧制的,其原因也不止是青花和釉里红两种釉料的冲突,因为就算是单独的一种釉里红,也很难烧制成功。

    这里看的就是烧窑技术,而陈文哲最不怕的就是烧窑,因为他有大师级烧窑技术。

    原来他没有意识到烧窑技术这么重要,但是通过一次次开发,获得的烧窑技术越来越全面,他才发现,这才是根本。

    这一次,他只是想到了要烧制青花釉里红瓷器,就再一次获得了大量的烧窑技术。

    烧窑,怎么烧是一种技术,控制温度是一种技术,而怎么通过控制温度,让窑内器物,或者更加准确的说,让窑内的彩料怎么发色,就更是一种绝顶技术。

    在烧制青花釉里红这里,主要是控制铜花的烧制。

    铜花,也就是氧化铜,是一种很奇特的金属,如用氧化焰烧成时呈青绿色,只有用还原焰烧成时才能呈红色。

    在还原气氛下,彩料中的氧化铜,被还原成了氧分比例少的氧化亚铜,或不含氧的纯铜。

    与同为使用氧化铜做着色剂的高温红釉一样,釉里红的红色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是“以纯铜细小粒子呈悬浮状态存在的,铜的微粒直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