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九章看瓷先看底 (第2/4页)
但是,青花发色很可能是现代化学青料的效果,也就是说,这很可能是一件高仿。 虽然知道不可能是真的,但是古玩行的人都有一个毛病,看到稍微好一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有一眼的东西,就会忍不住看一看。 再说,这人他认识,也想要结交一下,毕竟他珍宝堂的路子,是一个很好的进货渠道。 所以,陈文哲直接蹲下,小心的碰了碰瓶子。 没有发现碎裂的迹象,他才小心的拿了起来。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拿起瓷器,自然是先看底。 看瓷先看底,这是行内的行话。 只不过这件瓷器的底,一看就不对,特别是款,居然留的是乾隆御制,这就错的离谱。 不过,东西整体造型规整,花卉纹饰也不错,青花发色也还行,但是底就不行了。 为什么先看底?因为底部露胎。 这一件胎质较黄,证明有胎釉,不符清代官窑特征。 再看釉面,老化痕迹有,但是不够老,最多存世一百年。 不过,这已经出人意料的好了,因为这一点不影响其价值,这是一件有年头的老仿,仿的还真是不错。 最起码,青花不是现代的化学青料,应该是使用的珠明料。 这种青花料,还是很不错的。 自青花瓷发明之时起,直到明成祖永乐初年,所用的青花料,均是江浙、西江等地产的。 永乐三年(1405年)以后,郑和七下西洋,从印度尼西亚、波斯等地带回了大批苏麻离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