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一十四章没菊花的计策 (第2/4页)
“这件白玉的白度还可以吧?我知道这是和田白玉,可和田白玉的价格也是参差不齐,我拿不准,所以打算来请教一下。” 老爷子明显是憋坏了,遇到了陈文哲,发现陈文哲是真有本事,所以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来。 他说的还是玉料,不过现在说的好像是黄口料? “看上去都是马,为何他的马贵?你的马便宜?其实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价格差距大的原因,无外乎还是产地的问题,玉质在这里放着,品质在这里放着,价格自然不同。” 这位老爷子是位明白人,陈文哲也就不介意多听几句。 因为他更加知道,玉石跟玉石是真的不同,就像这位老爷子说的黄口料,价格就相差很大。 产自海青的,类似黄口的料,水透的玉性在那放着,干涩的玉质在那放着。 一盘,手蜕皮,主流收藏者们自然不认可,谁都明白好坏! 文玩,不论玩什么,拿在手里得舒服,不舒服怎么玩呢? 搭上了和田玉这个大IP的车,也不能翻身,毕竟任何市场都有主流牵引。 小众?小众品牌对玉质的要求,那就更苛刻了,因为盈利点永远在高端。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延伸到各种商品及行业。 如同很多才开始接触和田玉的朋友,互联网、实体店跑一圈,疑问丛生! 为什么都是和田玉,价格且千差万别? 一个白的像纸一样的那么便宜,一个白度还没到纸那么白的,那么贵? 背后绕不开的还是产地,说破天也逃不掉的还是玉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