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登基后,我被迫当了九千岁_第二三九章 国子监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三九章 国子监中 (第8/10页)

这苏南凤今日是失了智,这等随意揣测公主的话都敢说?莫非是见了那位左千户,把脑子丢了?以后得离她远点了。

    除了两人,对于昌邑作诗,这一年虽已见惯不惯,但依旧有人面上带着质疑。

    王遵之坐在上面,尽收眼底,于是对一旁的昌邑说道。

    “灵容,你便读读你的诗,顺便说说你作诗时的心情。”

    昌邑得意一笑,站起身来,一副认真姿态。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昌邑诵完,神情得意,笑看下方众人的震惊。

    王遵之抚须长笑,一脸欣慰。

    杜如月脸上带着嫉妒,但却不得不承认,昌邑这首诗中,充满了对未来学子前途的希冀,一旦传出去,昌邑的名声必然大涨,说不定,会成为国子监对外招生中的一块活招牌!

    毕竟,闻名天下、文采斐然的昌邑公主,便是自国子监中学习的。

    昌邑笑的得意,假惺惺的说道,“本宫这首拙作,不过是前几日看诸多士子为考试奔波,又被人轻视,心中不忿之下,便做出了这首诗。”

    然后,她看向杜如月,茶里茶气的说道,“如月jiejie文采胜我十倍,想必作出一首更好的,易如反掌!”

    杜如月闻言一滞,不再去看昌邑,只是含情脉脉的看着手中的茶盏,一言不发。

    她其实也写了首诗,就连她爷爷杜久也夸赞了一番,本来是想着当众诵读,请王遵之评判的,但昌邑说她也作诗后,杜如月便决定先看看昌邑作出来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