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4 (第2/4页)
笑了笑,没说话。 柳芸说:“咱们这是私事,还是不要用官府的银子,我去钱庄取银票,正好在此买些房地。” 朱守林见她这样安排也同意:“也好。” 朱守林先带着她去了一趟通汇钱庄,柳芸走进钱庄店铺,一位年长的掌柜迎了上来。掌柜见来者穿着长黑袍,态度更为恭敬小心:“请问大人有何事?” 柳芸道:“我是应天府香满园的东家,在通汇钱庄有存银,如今我要提二万两银票。”她拿出了一个锦袋,从里拿出了一枚她的印章,另有一张用桑皮纸为原料的银票,上面记着她的户名,还有大写数字排序,及存的银总额。每支出一笔就有记录,上面有承办人的签字加印章。” 掌柜双手接过银票,他恭敬地请柳芸二人坐下,同时叫店小二给他们上茶。掌柜拿着银票仔细地甄别。 柳芸很佩服古人的智慧,从宋朝开始,来来往往的商人们因为带着银子十分的不方便,经商所用的大量白银请人押运的费用也相当的大,还时常遇到山贼杀人越货。于是他们创建了民间的银票,开始在世上流通。那时候靠的全是诚信,官府还不认可此事,商人之间只凭手上的一张纸便能将银两提取出来。 到了元朝,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回国后写下叙述了中国银票制作工艺及发行流通的情况,从此欧州人才了解了银票,1661年瑞典才开始发行银票。 中国钱庄是世界银行的老祖宗。柳芸想到这笑了起来。 掌柜验完后,提起笔在银票上写下此次提取的金额以及余额,再签字盖章。他办完这一切,双手拿着二十张银票恭敬地走了过来:“大人,小的为你拿是一千两一张的银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