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一小兵_第八十章 梦境,火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章 梦境,火药 (第4/5页)

药的燃烧性能。《武经总要》中记录的早期火药兵器,没有脱离传统火攻中纵火兵器的范畴。而随着火药和火药武器的发展,逐步过度到利用其爆炸性能。

    硝酸钾、硫磺、木炭粉末混合而成的火药被称为黑色火药。这种混合物极易燃烧,而且烧起来相当激烈。如果火药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就会发生爆炸。

    宋朝时普遍用于战场的火器威力较小的有蒺藜火球、毒药烟球。威力较大的有霹雳炮、震天雷。

    庆历四年,曾公亮主编的《武经总要》记录了三种火药配方,以不同的辅料,达到易燃、易爆、放毒和制造烟幕的不同目的。

    战争促进了促进了火药和火药兵器的发展。南宋时期出现了管状火器,绍兴二年,陈规发明了火枪。这种火枪由长竹竿作成,先把火药装在竹竿内,作战时点燃火药喷向敌军。

    开庆元年,寿春的工匠制成了突火枪。突火枪,又被称为突火筒,是用粗竹筒作的。这种管状火器与火枪不同的是,火枪只能喷射火焰烧人,而突火枪内装有‘子巢’,火药点燃后产生强大的气体压力,把‘子巢’射出去。“子巢”就是原始的子弹。突火枪开创了管状火器发射弹丸的先声。

    到了元明之际,这种用竹筒制造的原始管状火器改用铜或铁来铸造,称为‘火铳’。元朝至顺三年制铜火铳,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铭文的管状火器实物。

    到了明朝,作战火器方面又有了新的发展。比如‘多发火箭’,有能够同时发射十支箭的‘火弩流星箭’;发射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