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噩耗 (第4/5页)
的“方国”之一,有首领担任朝中官职。 羌族大都过着居无定处的游牧生活,少数人从事农业生产。 周朝时,羌族中的一支“姜”与周朝的关系极为密切,这一时期有大量的羌人融入中原。 春秋战国时期,羌人所建的义渠国,其疆域居于秦国北部,面积是秦国的数倍,实力雄厚,是中原诸国合纵连横的重要力量,与秦国进行了一百七十多年的战争。 秦国强大以后,秦穆公称霸西戎,将很多以羌人为主要成分的诸戎融合。 而拒绝融入秦国的羌人,迫于秦国的压力,进行了大规模、远距离的迁徙。居住在甘肃、青海黄河上游和湟水流域的羌人仍处于“少五谷,多禽畜,以射猎为事”的状态。 位面之子东汉光武帝重建汉朝之后,因为东汉都城东迁到了洛阳,对关中陇右的掌控力不足,所以大量羌人向东迁徙,占据了原本的汉人故地。而且迁徙频繁,于是便有了“东羌”“西羌”之说。西羌仍是原来意义上居甘肃陇右地区、青海湟水河谷、河西走廊之南、洮岷二州之西广大地区的羌人,而东羌则指内迁到安定(今陕北榆林)、上郡(今宁夏固原)、北地(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一带的羌人。 汉朝对边郡的羌民的管理很粗暴,虽不纳入编户,但设官置尉严加管理,官吏对待羌族豪酋和民众任意欺压榨取,大肆侵夺其耕地和牧场,甚至滥加屠杀,致使羌民起义连绵不断,严重地削弱了东汉的实力。 三国时,魏、蜀、吴为扩充地盘和势力,把羌人作为争夺和利用的对象,羌人亦不堪压迫奋起反抗。 两晋到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民族豪帅拥众割据,南安羌人姚氏建后秦政权。后秦政权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