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雍一小兵_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七章 白叠 (第3/4页)

“緜”或“绵”字,原指丝绵。

    后来棉花传播入中原,借用字形称为“木绵”。直到南宋《甕牗闲评》中才出现“棉”字。元朝的《王祯农书》中“绵”、“棉”尚且混用,到了明朝才多写作“棉”。

    中国最早提到棉花的古籍是《尚书·禹贡》篇,书曰:“淮海惟扬州,……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所述“卉服”,就是指用棉布做的衣服。

    而在《后汉书》、《蜀都赋》、《吴录》、《华阳国志》、《南州异物志》和《南越志》等书中,都有关于棉花的记载。其中“古贝木”,始见于《南州异物志》,南州指今华南地方。《吴录》称木棉树产在交趾安定县,即今广西和越南北部一带。《华阳国志》所述梧桐木产地在永昌郡,即今云南省西部。由此可见5世纪前的棉花产地主要在今华南和西南一带。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书中所说的木棉树、吉贝木、古贝木、梧桐木、橦树、古终藤等从古代梵语、阿拉伯语、马来语、古突厥语等音译而来的词语,都指的是棉花。还有些古文献中记述的白或白叠,指的也是棉花,或是指用棉织的棉布。

    关于棉花的形态,《吴录》中言木棉树:“……高丈,实如酒杯,口有绵,……”是指多年生木棉。

    《旧唐书·南蛮传》和《新唐书·南蛮传下》中同样有关于一年生棉的记载。元朝《王祯农书》记述:“一年生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