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92章 (第1/3页)
他跟了文和先生与孔明好几日,听他们论新盐政,头都听大了。 方方面面都有涉及,只是私盐提得少,像是不太管的样子。 张祯:“这个嘛,也管,但不用花太多心思。” 公孙续很疑惑,“为何?” 张祯:“因为朝廷会定下盐价。若比这个价格高,没有人会买。若跟这个价格一样,无利可图。” 晒盐法晒出来的盐,质量更好,数量更多,成本更低,绝非煮盐法可比。 历代私盐难禁,就是因为盐价过高,才有私盐商贩的利润空间。 盐价若被打下来,谁还耐烦贩私盐。 如果这种情况下还有人非要去做,那属于好人好事,值得表扬。 公孙续一拍大腿,“对哦!” 难怪孔明、文和先生不把私盐放在心上。 因为用不着! 刘和听着,也觉得极有道理,忽心念一动,“神悦,若是夺得盐牌的盐商,以朝廷所定盐价出售,却不记账目,以逃避盐税,又该如何应对?” 他记得很清楚,盐税与食盐售出去的数量相关。 张祯顿住,这确实是个漏洞。 “兄长,这事儿你跟文和先生、孔明说过么?” 刘和摇头,“没有。” 这也是他忽然想到的。 张祯:“那便劳烦兄长去提醒他们,让他们补上这一块。” 刘和笑道,“好!” 感觉自己总算有了点用处,拉上公孙续一起走了。 张祯继续看他们送过来的盐务章程。 她做事喜欢规范化,也要求贾诩和诸葛亮规范,关于盐务新政的所有细则,都形成条条框框,而不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送文件这种小事,本来不需要公孙续跟刘和,但两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