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十年代生活日常_第369章交换物资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9章交换物资 (第4/4页)

恐怕也是因为那几种鱼实在是太多,多到泛滥成灾的缘故,为了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才会允许民众适量的捕捞,才会允许拿到边境上来售卖。

    陈岚在前世做研究的时候就查阅过前苏联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一九五九年是苏联玉米产量达到巅峰的一年,就在这一年苏联全国的玉米总产量高达5653万吨,所以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也是苏联历史上少有的物资供应比较充分的几年。

    如果在今年的年底前自己没有办法从对面弄到粮食的话,以后想要再从对面弄到粮食的话就更加困难了,因为到了一九六一年,苏联的全国玉米的总产量骤降到1711万吨。

    这就是前苏联总理赫鲁晓夫进行改革时发动的著名的“玉米运动”。据说赫鲁晓夫想学习老m,大面积种植玉米,不顾及苏联的地里气候因素,决定全苏联的土地都种植玉米,结果由于苏联的大部分土地的地理条件实在是不适合种植玉米,很多农场的地里几乎不结玉米棒子,其结果就不言而喻了,最后前苏联赫鲁晓夫发起的这个玉米运动是以失败而告终。

    更何况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很快就会因为种种原因会跟对面的前苏联闹掰了,两国的边境很快就会关闭,这样就做不成民众互换物资的交易了。

    想到这里,陈岚心里不免有些着急起来。生活进行时的穿越五十年代生活日常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