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七章 大周朝廷才是凶手 (第2/6页)
壤挥之不去,驱之不散,附着在许多人的身上。 遇到了适当的气候,适当的温度,就可以发病。 所以唐清安有自己的谋划。 关于自己的未来,金江镇的未来,乃至于民族的未来。 儒家。 是要大改的。 不过此事不好轻动,动则天下为敌,至少现在金江镇的认知,绝对要改。 一提农民起义。 人心就认为是农民导致的天下大乱,谈虎色变,认为作乱的农民是毒瘤。 把朝廷的败坏归之于百姓之上。 民智未开。 唐清安不会让金江镇的辽民,听从就有地主阶层灌输的印象,把霍乱天下的责任,归罪于流民身上。 既然风起。 他就要未雨绸缪。 只有金江镇的辽民,认识并接受了这个道理,他率军出关时,才能继续保证金江镇上下一心。 金江镇如今因为仇恨蛮族,所以在对抗蛮族一事上,齐心协力共同出力。 哪怕日子过的困苦,也心甘情愿。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即吃不饱肚子,还要屯田,修建水利等。 可是如果不能改变他们的认知,那么唐清安用金江镇的积蓄,乃至金江镇子弟的性命。 去填入关内时,则得不到辽民的认可。 但凡遇挫,则会举步艰难。 数百年后东北大帅入关失败就是前车之鉴。 虽然他和前者不同。 前者是因为私欲,他是因为想要救世,以匡扶天下万姓。 “伐无道,诛暴秦。” “打抱不平。” “打富济贫。”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