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_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零七章 出山 (第3/7页)

内外都有重大的影响。

    原来的时空中。

    从明朝后期,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乃至其后的一段时间。

    戚帅的军事思想一直都是中国军事领域的主导思想。

    万历时期明军入朝抗倭,当时的总兵李如松当众说,平壤大捷所用的战法,乃戚将军之法也。

    清朝咸丰时期,曾国藩的募兵制度,挑选士兵的标准,编制体制,训练思想,军队纪律,作战战术无一不是戚继光的军事思想。

    曾国藩写信给李鸿章,信中说,“闻足下所带之勇,精悍而有纪律,务望更加训练,束以戚氏之法。”

    包括太平天国的名将李秀成,他营中案头上,摆放的就是戚帅的兵书。

    国内是如此,国外同样如此。

    朝鲜国主下令到上朝,购买戚帅的兵书,按照其兵书,募民为兵,教以戚氏三手练技之法,置把总,哨官,实如戚制。

    日本宽政九年,十年,连续翻刻戚帅的兵法,称呼戚帅为戚子。

    在日本,戚帅是子,和孔之,孟子一样的子。

    “戚子之书节制精明,号令严谨,实兵家之规则,行军之律令……及今时。

    损益此书,变通其事,而兴练兵讲武之要法,振护国保民之伟略……而于圣贤虑亡之戒思过半。”

    乃至于弘化元年至文久三年,戚帅的兵书又重新翻印。

    太平时节就逐渐消失,而每当政局不稳,民情慌乱时,关于戚帅的兵书就大为流行,都在借鉴训练军士。

    几个世纪的中国,朝鲜,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