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辽东开始_第二百零五章 担忧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五章 担忧 (第3/6页)

南有纪念碑。

    人多了,当然就会有不孝之人。

    例如抗战时期,同样也有大批的汉jianian。

    海外之民,受了六七百年海禁的苦,不被承认为子民,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反而屡屡遭受打压。

    到了最后,仍然有大批的不求回报的人,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不能因为其中极少部分的坏人,就否决了大多数的人。

    大周要海禁。

    唐清安却不会。

    可是朝廷的海禁,他能违背,金陵的商贾却违背不了,哪怕背后有势力支持。

    如果只靠走私,是达不到唐清安想要的体量的。

    历史上也一样如此。

    没有隆庆开关,放开了一道口子,那么贸易量也不会达到历史上的规模。

    对于这个困难,唐清安早已有了主意。

    参考历史上,毛文龙向朝廷奏请的通商互市之策,唐清安稍改了一番。

    由金陵,江淮各地的商人,招商运米,令其自备粮石,自置船只,贩运到旅顺。

    凡来运粮来旅顺者,货船装十分,以八分米、二分货为率。

    米价以取地粮价平卖,额外给予水脚银两,以补其累,而货物在本地任其发卖,以市价为准,不受限制,免其商税。

    冯胜之,顾应时,李成贤三人看后,都认为不错。

    “既可以让商人获得利益,又能为我们带来便宜的粮食。”冯胜之笑道。

    北方米贵,南方米贱。

    陕西就不提了,粮价一个月一变,百姓买不起,大户都买不起了。

    山东米家如今是一两银子两石米,金陵则是一两银子三石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