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九章 灵机一动 (第2/4页)
条通向市区的公路了,就连县里面的道路,一直以来也都是那么糊弄着修修补补,交通局是个清水衙门,每年那点经费够维修的就不错了。 一个连用笔都是奢侈的年代,能指望县财政有多大的富裕。 等等,笔? 徐君然的脑海当中仿佛被雷电劈中,顿时就愣住了。 这个年代,长期的经济落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弊端之一,就是人们对于某些后世不起眼的消耗品,如今成了稀罕物件。 就好像,铅笔。 也许没有人相信,七八十年代孩子上学的时候,用的是毛笔,因为他们买不起铅笔。至于钢笔就更不要说了,那得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用的起。这种情况是因为铅笔作为在一种纯粹的消耗品,用一点少一点,显然不合适在乡村小学大量推广,毕竟在如今大家都要靠工分、粮票维持生计的农村,为了让孩子读书买铅笔,绝对是不划算的。 而在大城市,工人们已经开始让孩子们用铅笔学习了,毕竟相比起农民一年不到一百块的收入,工人们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还是能负担的起那几分钱一g" />的铅笔的。 最关键的是,武德县有一处石墨矿,虽然储量不算大,但是徐君然却知道,这里应该能够支撑一个小型工厂的运转。而且,这个石墨矿,要是徐君然记忆没错的话,还就在李家镇公社不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