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_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豆行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豆行动 (第3/8页)

敬丹听了嘿嘿一笑,说这事儿还不简单,去辽东啊,抢也行买也行。这些年光是上海的沙船帮,每年从东北向江南贩运的大豆就超过了四百万石。

    按照清代部颁标准仓斛的容重,大豆一石合后世的123.2斤;又因新陈粮质不同,每石上下浮动2斤至3斤为正常,因此四百万石就是25万吨左右。

    话说在明清更替之际,战争所导致的毁灭性破坏使辽东地区的农业恢复得非常缓慢。直到康熙三十九年前后,东北三大将军辖区仍然需要定期的粮食救济。到了乾隆十五年,东北地区土地垦殖开始有所扩张,耕地面积接近2000万亩,终于可以自给自足还略有盈余。于是清廷便允许一定量的东北大豆输出。等到了乾隆四十四年,所有限制谷物与大豆输出的禁令便全部取消。

    自乾隆五十年起,清廷因对北海镇用兵,再次限制了谷物输出;对大豆是在保证军用所需的前提下,允许部分输出,每年的贸易量依旧保持在四百万石左右。

    赵新在向沈敬丹了解完情况后,两天后便以北海军总参谋部的名义下达命令,调海军陆战营全体,携雷神号、北海一号、二号,赴辽东锦州一带,采购大豆。

    在这份命令中,北海军参谋部应贸易部请求,对陆战营做出如下要求:一、在没有遭受对方攻击的前提下,不得对沿途遇到的沙、鸟、卫船进行开火;二、买卖公平,不得克扣压价,可按正常市价的15%上浮;三、本次大豆贸易的最低采购量为五千吨,也就是八万两千石。

    另外,此次行动中除贸易部派员负责现场采购外,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